(營口之窗“百姓說事” 李凱)今年78歲的陳文華是一名退休教師,現居住在西市區西大廟西鄰老漁民碼頭對過的一座U字形英式二層小洋樓里,這里曾是營口市第四中學辦公室和宿舍,陳文華老師大學畢業后,就工作生活在這里,學校多次分配房子,她都讓給一些有困難的同事,如今一晃42年過去了。
陳文華老師所居住的這座二層小洋樓,是19世紀70年代中國近代出入境檢疫制度誕生地。據史料記載,150多年以前,營口(時稱沒溝營)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個通商口岸,設立了東北地區最早的海關。隨著營口海關醫生的設置,開始對進境船舶的人員及衛生狀況采取檢查措施,制定了近代中國最早的船舶檢疫制度,使得營口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首先實施國境衛生檢疫的口岸。對此,我們應該對這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文物建筑進行有效評估與保護。
近年來,我市許多地方面臨改造。城市建設需要發展,文物建筑也需要保護,更不得盲目拆除、野蠻拆除。眼下,房頂漏了,陳老師自己維修,即使斷水斷電,陳老師保護文物建筑的初心不變。
一個時期以來,國務院辦公廳就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、嚴格拆遷管理下發通知,通知中要求各地嚴格依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,制止和糾正城鎮建設和房屋拆遷中存在的急功近利、盲目攀比的大拆大建行為。嚴禁野蠻拆遷、違規拆遷,嚴禁采取停水、停電、停氣、停暖、阻斷交通等手段,強迫被拆遷居民搬遷。
陳文華老師對筆者說:"文物建筑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,有承載記錄歷史,教育后人的功能,它既屬于我們,也屬于子孫后代,是最好的教科書,望有關部門給予重視。"現如今,被停水停電的營口檢疫所舊址成了"孤島"。的確,這座文物建筑的存留是與陳老師的辛苦保護分不開的,寒來暑往,年復一年,讓我們為陳文華老師執著的堅守點贊!
圖/文:李 凱
拍攝時間:2020年7月12日
拍攝地點:西市區老漁民碼頭對過
上一篇:人間煙火盛 晚霞正紅時
下一篇:最后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