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大石橋市育成愛心超市里來了一個人,她用微信向育成愛心團隊捐款2100元,支持愛心團隊購買防疫物資,她就是高坎鎮鳳凰甸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李麗霞。
愛出愛返,從師范畢業生到駐村第一書記
李麗霞1971年出生,黨員,就職于營口職業技術學院,2018年5月響應省、市、學院選派干部到農村工作的號召,回到老家大石橋市高坎鎮鳳凰甸村任駐村第一書記。在助力鄉村振興、基層黨建、脫貧攻堅、工作中表現突出,連續兩年年終考核為“優秀”,在干好工作的同時,她不忘參與社會愛心事業。
她幼年家境貧寒,深深感受到貧困給自己帶來的無奈和困惑。大學前后,父母相繼去世成了孤兒,為了完成學業,她做過家教、在校內勤工儉學做清潔工……在此期間,她的母校——錦州師范學院給了她學費方面大力度的減免和一定的貧困資助;同時得到了在校老師同學各種關愛,于是在她心中就種下了一個心愿,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懂得感恩、努力回報社會的人。工作至今,她一直在完成著自己的小心愿。她經常資助在校的困難大學生,為他們捐款、送衣物;積極參與扶弱濟貧的公益事業,在愛心籌、輕松籌等公益平臺捐款。
一雙棉鞋一副手套溫暖眾鄉親
2020年1月,在舉國上下歡度春節之際,一場疫情席卷中國大地,她毅然提前結束假期,積極投身到了無硝煙的戰爭中,和村里的干部群眾在一起共同堅守在防疫一線。在村里防控工作最緊張的時候,村里鄉親們無懼危險成立志愿者巡邏隊。李麗霞想:我能為這些可愛的人做點兒什么?于是抄起電話,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有貨源的賣家,花了500元錢,為這18位巡邏隊員每人買了一雙棉鞋和一副手套手套。她說:“他們有責有為、有情有意、不計報酬甘愿奉獻,這樣的付出是無法用金錢著來衡量,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綿薄之力,溫暖一下他們在防控巡邏中的手和腳”。
情暖育成愛心團隊
2018年間她曾兩次接觸育成愛心團隊,一次是掃黑除惡活動中,這個團隊來到村子做宣傳。一次是育成愛心團隊超市成立初期,團隊為了籌集幫助全鎮60多戶貧困戶的資金,來到村子動員企業家捐款,雖然李麗霞對他們不是很熟,但是直覺告訴她這是一個富有愛心和朝氣蓬勃的團隊,隊長楊玉成是遼寧省見義勇為英雄,團隊的善舉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,團隊先后獲得不同行政部門頒發的榮譽證書,于是她沒有遲疑地捐贈了300元。
她一直關注這個團隊的活動,更多的了解他們隊長楊玉成,遼寧省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剛開始,他帶領的團隊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線。這天楊玉成帶領隊伍來到她工作的村子,從車上卸下了8個草簾子,將攜帶來的消毒液稀釋后噴灑在草簾子上。隨后,他們又來到村重點防控的地段,鋪上稻草,和村領導進行了大面積的消毒液噴灑。然后將團隊志愿者共同購置的幾千元的防疫物資:醫用手套30副、消毒液80瓶、口罩100個送到了村領導的手中。每天,楊玉成都到村子勸返點走一趟,為那里的值班人員換上“愛心口罩”。自己的口罩臟了,都不肯換一個,他說“現在口罩這么不好買,自己少帶一個,就能多捐一個”。李麗霞被感動了,多么可愛的逆行者!特別是當她看到楊玉成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話:累了,需要幫助的人太多,有些無力……徹底感動了李麗霞。李麗霞立即決定助力這個團隊,也給那些想為這次災難獻一份愛心的人,提供一個愛心傳遞的平臺。于是,在村子防疫工作非常繁忙的情況下,她抽出時間給她的小圈子里和她一樣有愛心的人打電話,接下來就是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各種暖流:
律師朋友商文艷,她在民盟、律師事務所兩處已經做過捐贈,但聽到李麗霞的這一倡議,立即說:我必須支持,我繼續捐!
李麗霞的親人團隊:外甥、外甥女、侄女及他們的孩子;兒子,營口恒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嫂子、哥哥;還有澳大利亞的同學和家人、學生、學生的孩子20多人,都紛紛解囊獻出他們的愛心和壓歲錢200元、100元、50元……李麗霞本人也捐出了500元,兩天的時間籌集到了善款2600元,很快交到育成愛心團隊手中。育成愛心團隊的隊長表示:“我們將用這些愛心善款購買防疫物資,將大家的愛心傳遞送到防疫一線!”海納百川震天下,眾志成城不可摧。這是心的共鳴,這是愛的感染,這是防控日子里的暖風,互相溫暖著有愛的人。
李麗霞她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,時刻將點滴之恩銘記于心;她沒有轟轟烈烈的舉動,只是一直做著讓大家溫暖的事兒;她不忘感恩,真心希望幫助過的人不斷幸福著;她默默的助力,希望村民和百姓過得更加幸福。
(楊愛君 張秀云)
上一篇:營口90后村書記:“保護好村民,是重中之重”
下一篇:最后一頁